山東國欣頤養(yǎng)集團萊蕪中心醫(yī)院外派新冠疫苗接種隊于今年3月30日組建,次日便赴駐地鋼城區(qū)大汶河第一接種點開展疫苗接種工作。4個多月來,這支年輕的隊伍在汶河岸邊的廣場上,從春寒料峭到酷熱難耐,始終堅守陣地,兢兢業(yè)業(yè)、任勞任怨。截止8月18日,為當?shù)厝嗣袢罕娊臃N新冠疫苗25529劑次。他們的感人事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,上演了一場“無懼風雨酷暑,我在這里等你”的催淚劇目。

接種隊伍井然有序
只為給群眾一片“綠蔭”。七月流火,在接種疫苗現(xiàn)場,51歲的隊長吳庚平為了讓接種群眾能夠在太陽傘下面等候,他走出太陽傘,只身在烈日下宣傳疫苗接種知識,安撫群眾急躁情緒。他嗓音嘶啞的說:“接種新冠疫苗是預(yù)防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手段。接種新冠疫苗是一份社會責任,需要人人參與,積極接種疫苗才能共同構(gòu)筑安全屏障,請大家耐心一點,今天疫苗充足,請大家堅持一下……”,一位十五六歲的女生看見吳隊長揮汗如雨,她跑上前去為吳隊長遞上了一把小雨傘,向他深深的鞠了一躬。大家看到這一幕,偌大的廣場頓時秩序井然。

疫情防控演練

黨委書記、院長王瑞海到接種點親切慰問
這是免費的“美白”。隊中劉彩球是資深的護士長,不論是疫苗接種,還是院感防控都是行家里手。谷海英是高年資護師,經(jīng)驗豐富,技術(shù)嫻熟,她倆不僅要完成自己的“規(guī)定動作”,還要干好“自選動作”,負責全隊的安全質(zhì)量。7月底,氣溫連連攀升,持續(xù)保持在30℃+的高溫,給疫苗接種工作帶來了難度。她倆與姐妹們一起上陣,一天完成390劑的工作任務(wù),著實是一場“硬仗”。她們嚴格遵循“三查七對一驗證”,對人員登記、知情告知、健康問詢、接種操作、接種后留觀等重點環(huán)節(jié)嚴格把關(guān),一絲不茍。她們戴著嚴密的口罩、手套、穿著隔離衣,取消午休,期間只有20分鐘吃飯時間。衣服被汗水浸濕浸透,胳膊累的抬不起來。雙手因戴橡膠手套被汗水長時間浸泡后十指泛白,一時都不能自如地握手成拳。她倆和隊友們卻相互取悅著說:“這是美容院里也享受不到的美白技術(shù),而且是免費的”。

耐心做好登記
我不走,您也不能走。為了方便白天沒時間來接種的“上班族”,接種隊加班延點是司空見慣。隊中具有博士學(xué)位的王強醫(yī)師為了嚴格接種群眾留觀,他甘當“黑包公”。8月初的一個晚上對于王博士來說是一個“非同尋常”的夜晚,因為今天是結(jié)婚紀念日。晚上8點了,同志們勸他趕緊回家,他不肯。他說:“咱是一個團隊,你們不走,我就不能走”。這時候一位年輕的小伙子來到接種點,隊友們很快為他注射了疫苗,需要留觀半小時。小伙子急著要走,王強說什么也不肯讓他走。此時王博士的家人打來電話,問幾時能走。當小伙子知道王博士為了他的安全,不顧家人責怪時感動地說“王大夫,您快回去吧,我保證按時間走”。王強微笑著說:“我不走,您也不能走,我是醫(yī)生負責你的安全,你是接種對象需要留觀,這是制度……”。

部分隊員合影
醫(yī)師節(jié)前夕,筆者走近這支新冠疫苗接種隊,匆匆采寫他們的事跡。一路走來,淚由不得自己。感人的故事很多、很多,陳海燕、楊曉、方娟、趙娜、張悅……,21人的隊伍,雖然不能一一記住你們的名字,但你們坦然神情,充滿愛的眼神,規(guī)范嫻熟的操作都深深的烙印在腦海中。你們不愧為風雨中最可愛的天使,你們不愧為酷暑下最酷美的人。(劉高德)